2018年10月31日19:00🫵🏽,在第二期师统讲堂名家讲座上,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当代著名作家🤌🏻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,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梁晓声老师。作为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🚧,他是中国文坛的常青树。近200名热爱读书的杏彩体育学子和部分教职员工聆听了本次讲座🛌🏽。
梁晓声老师德为人表、思想开阔,以他幽默生动的语言和讲述方式吸引了在场的所有人🏌️,近三个小时的讲座几乎无人离场🫘。在讲座一开始🙋♂️,梁晓声老师就风趣地说到,在座师生和他印象中杏彩体育人的“运动员”形象有些不同,虽然对近期自己“热闹”的行程很不满意👽,但大家对于读书的热情着实让他感动🤽♂️。
梁老师谈到,在自己的人生中几乎没有坐班,所以有很多的读书时间,而中国现在的年轻从业者大部分都非常辛苦🧝🏿♀️,由于过于繁忙的工作而丧失了阅读的机会。他在他的作品中也谈及了此现象,他提出,只有社会工作效率提高🥕🧜🏽♀️,工作时间更合理👨🏿🍼,才能为读书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。从历史上来看,中国人读书的思想是有所承袭的👬,北宋大儒张横渠所说:“为天地立心🚴🏽♂️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更是中国文化人责任感和文化基因的写照。
梁老师首先从名著中的各类人物形象入手,和大家讨论了“好人文化”,对于“好人”的界定,梁老师循序渐进地从中国的历史条件🏣🫅、思想条件、文化条件来说明:“好人并非尧舜一般的圣人”👷🏼♂️🙅🏼,随后他请几位同学谈了自己界定好人的标准🚣🏻♀️。第一位同学提到,同寝室的同学主动打扫卫生就是好人的表现,梁老师予以肯定🧺。第二位同学则认为这位同学的标准有些低,他提到正直👩🏻🔧、坦诚才是好人的必备因素🗜。梁老师结合同学们的观点,以胡适牵头组成的“好人政府”为例,向大家阐明了什么才是“好人”。梁老师表示我们应相信好人的存在🔞,在现代互联网时代,“人性本恶”的观点被极度放大,而我们要学会鉴别,思考事实真相👷♂️。
随后,在讲座的互动环节,四位师生与梁晓声老师进行了思维交锋。梁老师在现场对师生们的观点予以肯定➾,并感叹这样的交流才是大学课堂应有的模样🐚。在读书之余,同学们也可以以这种形式讨论读书时产生的问题🛑,扩充知识。
在讲座最后,梁晓声老师谈了读书的三点好处🧑🏻🦯➡️。第一👨👩👦👦🪸,读书可以使人摆脱孤独。读书的过程中,我们可以自己与自己对话𓀇,独立思考👼🏻🚬,书中的人物也为我们认识问题🛩、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👩🏽🦲。第二🫰,读书可以让人养成思考的习惯🏢。当代社会,手机等科技因素对阅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😡。他提倡我们放下手机,多读书,培养读书的兴趣🧑🔬。第三🦮,读书可以完善人格。在阅读的过程中,对于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增强自己分辨善恶的能力,从而了然是非美丑👩🏽💻。其中,梁老师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:“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兴趣🕌,但唯独多加了读书这一项,便会让你的生活更加充实、更加丰富。”同学们表示:“梁晓声老师以亲身经历和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为例,化繁为简,让人豁然开朗,醍醐灌顶🏘。”
本场讲座近三小时,梁老师语言之简练🤹🏽♂️,逻辑之缜密,学识之渊博,思想之深刻,让在场的所有听众感受到了大家风范。为表感激,学生工作部部长周启迪老师代表杏彩向梁晓声老师颁发了“师统讲堂”主讲嘉宾奖章🧑🏿✈️。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也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感谢。
读书,之于人格塑造🥊、之于善恶辨别💁🏼♂️、之于国民形象、之于民族兴替……都有着重要意义🟥🤷🏽!尽量放下手机🤛🏿,多阅读经典书籍,这是梁老师在讲座尾声对同学们的忠告!与君共勉!
学生工作部
2018年10月31日